在线购票
“蜀道与三国文化”第一阶段田野调查
工作简报
2023年12月,国家文物局组织制定《考古中国:蜀道工作计划(2024—2028年)》,纳入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。2024年3月,“考古中国”蜀道考古研究项目启动。三国是蜀道发展的重要阶段,蜀道也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。为配合“蜀道考古”相关工作,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启“蜀道与三国文化”专题田野调查工作,有针对性有主题地梳理记录蜀道上三国文化遗存、特色人文地理、口述历史等,充实蜀道考古资料库,形成系列调查成果。
4月7日至30日,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组成4人工作小组,赴甘肃省陇南市、甘南州开展第一阶段(阴平道、祁山道及部分故道)田野调查工作。此次调查历时24天,车程5300余公里,涉及陇南市武都区、文县、礼县、宕昌县、西和县、成县、徽县、两当县、康县,甘南州合作市、临潭县、舟曲县、迭部县、碌曲县等14个区(市)县,采集60余处点位,涉及古栈道、古城址、古战场、古关隘及三国人物祠庙等。采访地方学者、百姓20余位,拍摄照片1000余张,搜集相关文献资料10余份,书刊5本。
此次调查相较以往三国文化遗存调查而言,对三国文化遗存关注不变,同时对于道路及地方文物信息更为关注。“天梯石栈”作为蜀道最广为人知的特色之一,是道路本体,也是蜀道调查的重要部分。调查可见栈道有栈道孔、碥道、石柱等残存。如今四散在白龙江、岷江、嘉陵江、青泥河、西汉水等大小水系河道附近的栈道孔,开凿时间自秦汉至明清各有不同。保存状况不一,有的聚合成为国保单位,有的独立成为省级文保单位,有的则面临被破坏消失的困境。而碥道、槽道、石柱等则保存极少。
在对地方11家博物馆的探访中,可以看见蜀道与地方的双向互动而对地方历史与文化产生的影响。蜀道沟通两地,必然是先出于两地互通之需求,而后因两地经济文化发展异同、需求之旺盛或萎缩而使得蜀道兴盛抑或荒废,从馆藏文物及地方记忆中可观一二。
同时,对邓艾阴平斜径的线路及诸葛亮首次北伐的路线进行了深入梳理,对姜维屯兵沓中的一些点位也进行了重点调查。武都、宕昌、舟曲、迭部、临潭等地均有着姜维屯兵的传说,而多地更有着汉魏城址、烽燧等遗址,更有相关文物的出土,如华年古城遗址出土“无当司马”铜印。沓中所处确切位置虽暂不可定,但姜维所经阴平-沓中道亦是沿河道而上,主要还是白龙江上游、洮河流域一带,可对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。
此次调查,对陇南三国文化遗存资料进一步充实,同时也为之后的调查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。下一步,将做好资料整理及保存,及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,为专题展览提供素材,并为下一阶段的调查做好准备。
尊敬的观众朋友:
我馆拟于2021年9月17日22:00—24:00对试运行的“成都武侯祠智能票务线上预约系统”进行调试,在此期间无法购票,给您带来的不便,敬请谅解。
成都武侯祠博物馆
2021年9月1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