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侯祠官方网站

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
2021-10-11
《汉晋风华——文物中的三国》系列讲座落幕——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压轴收官2021077期
返回列表


105日,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21《汉晋风华——文物中的三国》系列讲座第八场在群贤堂开讲。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杰出教授,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主讲,以《从考古出土文物看蜀汉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》为题,分“佛教传入”“胡人形象与西域”“西来的有翼神兽”等六部分,从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入手,揭秘蜀汉三国时期文化交流的精彩片段。讲座由馆务委员梅铮铮主持,40余位文博爱好者及我馆10余位业务工作人员到场聆听。讲座同时进行全场视频录制,并将于近期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上与广大观众分享。

蜀汉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上承两汉下启隋唐,在我国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成都,作为东汉末至蜀汉三国时期西南地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向北可与北方丝绸之路相接;往东可同海上丝绸之路相连,经西、南可直通中亚、南亚,是文化交流汇聚地。蜀汉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。

一、  精神文化的碰撞与互鉴

东汉晚期佛教已在蜀地广泛传播。乐山麻浩一号崖墓门楣发现目前我国年代最早的石雕佛像。“高肉髻,身着通肩大衣,右手施无畏印,左手提袈裟,跏趺坐”是四川地区这一时期佛像显著特点,与江南地区出土的双手结“禅定印”佛像具有一定差异,表明佛教传入中国可能存在陆上与海上两条通道。但蜀汉三国时期佛教的内涵更多是本土升仙思想的表达,佛教一开始便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,它们交流碰撞、互动互鉴,对魏晋玄学及中国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。

二、民族之间的迁徙与融合

蜀汉三国时期有部分西域、中亚地区的民族“通商入蜀”,并定居蜀地。蜀汉时期凉州诸国王曾遣使来朝,大将姜维也曾讨伐康夷。四川汉画像石、陶俑中出现大量的胡人形象。这些胡人头戴尖顶帽、高鼻深目,下身长裤,穿靴与汉民迥异,主要从事音乐、舞蹈、畜马等工作。郪江崖墓M3甬道右壁上雕刻有5个挽手跳舞的胡人画像,是胡人内附的真实反映。

三、物质文化的吸收和模仿

雅安芦山出土的“有翼神兽”、凉山盐源盆地出土的“双马神像”在中国本土找不到源头,却在中亚、西亚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。其中“有翼神兽”,双重羽翼,形态威武,与中亚、西亚地区流行的狮型“格里芬”极为相似,应是受其影响产生的。此外,蜀地生产的蜀锦在西域出土,蜀郡工官生产的漆器、广汉生产的铜镜等在中原地区乃至朝鲜半岛、日本都有出土,表明蜀地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文化空间,而是与外界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互动。

讲座最后,霍巍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文化依据的。蜀汉三国时期各个民族、各种文化相互交流、碰撞、融合是“中华民族共同体”形成的重要时期,为隋唐盛世乃至今天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很好的基础。

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21《汉晋风华——文物中的三国》系列讲座原计划12场,邀请《大三国志展》参展文物所在博物馆的研究员、亲自参与文物发掘的考古负责人或代表文物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,从文物出发,解读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故事。因疫情原因,场次调整到8场,活动受到广大文博爱好者的广泛观众,回顾视频和推文点击率已超万次。之后,武侯祠博物馆还将继续推出专题文化讲座,传播三国文化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。


成都武侯祠博物馆
智能票务线上预约系统试运行调试的通告

尊敬的观众朋友:

我馆拟于2021年9月17日22:00—24:00对试运行的“成都武侯祠智能票务线上预约系统”进行调试,在此期间无法购票,给您带来的不便,敬请谅解。

成都武侯祠博物馆
2021年9月17日

关闭